第105章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Backup site:https://i.powenxue.com
  “陛下,咱们宗学里从来没有一个叫宋若思的人!你冒充皇室,这是欺君之罪!”
  宋若思立马叩首解释:“陛下明鉴,若思是我乳名,我大名宋俨,来自榆州,是定远侯之女,并非冒充皇室。”
  “定远侯?你是怀珍的女儿?”宋琼又惊又喜。阿玖在一旁心想:《曲礼》言“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,安民哉”,此女必成大器。
  “既然来了京城,就别再回榆州了,跟在皇姑母身边罢。”宋琼将她收在身边教导,让谢双做太傅。
  宋若思如愿成了储君。
  某日,宋若思在请安后问起宋瑭之事:“对了,皇姑母,你是不是有个妹妹叫宋瑭?”
  宋琼回忆半天:“我不记得了,父皇当年共有十多个儿女,七弟之后的,我都没什么印象。”
  见这条路行不通,宋若思便调查了当年后宫的嫔妃,发现宋邺登基后,确实有个才人带了一个婴儿自请出宫,因彼时婴孩尚小,玉牒上并没登记名字。不过宫中老人说,那婴儿腿间有胎记。宋若思一直记得把这些告诉宋瑭,只是始终没有她的消息。
  过了两年,她才又见到了宋瑭。宋瑭比两年前长高了,也不再是一副乞丐打扮,头上一根木簪,腰上别个葫芦,乍一看像个山间居士。
  “原来你是女帝的侄女。”她抱着双臂靠在树干上,似笑非笑:“也是我的侄女……叫声姑姑来听听?”
  宋若思是断然不会叫的,且不说现在并没证实其身份,就算她想验证——腿间有胎记,这她怎么验证?当时年纪尚小不谙世事,或许还能说得出口,如今在二位姑母的耳濡目染下渐渐懂了些人事,便不好意思说了——是以宋若思始终没提起此事,直到很久以后偶然发现宋瑭腿侧并没胎记,只有一个瘢痕,遂以为其并非皇室,二人还差点因此误入歧途。
  宋瑭见她支支吾吾,目光闪躲,以为宋若思不想搭理自己,忽然来了气:“若不是当初我帮你进了紫微宫,你哪儿有今天?你不知恩图报就算了,居然跟那些人一样瞧不起我?”
  宋若思见她误会,忙道:“你想我怎么报答你?恢复你的身份?”宋瑭摇头,半开玩笑半认真说:“我很俗的,我要你保我一生荣华富贵。”
  “就这样?”
  “就这样。”
  宋若思答应了。
  同仁十六年,七月流火。谢婉良、谢双、花璎以及琼玖五人会集于未央宫,密谋一件大事。
  “直接禅让?不好,若被有心之人搬弄是非,祸乱朝政,我们十几年心血岂不是白费?而且走得也不放心。”
  阿玖思忖道:“那就寿终正寝,举办国丧。”
  “又要假死?”谢婉良犹记得那年二人从皇宫被救出来,差不多脱了一层皮。谢双也道:“可是国君驾崩,丧仪可比公主的复杂多了,时时刻刻都有人看着,要想不落人口舌,难不成让陛下在棺材里躺七日?”
  花璎提议:“有没有什么丹药可以制造出人死的假象?”几人之中略通丹术的只有谢婉良一人。她想了一会儿,说:“张老留下的丹书里确实有一个‘半死丹’,活人吃了就会半死不活,如同一具死尸,但只要及时喂解药就无大碍。不过书上说要炼制半死丹必须用到一种药草,叫七绝草,这个药草我闻所未闻。”
  “七绝草?”阿玖觉得很耳熟,回忆半晌,喜道:“我知道七绝草生长在何处——在南水县雪岭的千雪窟中,据说这种草就长在千雪窟的寒潭之下。”
  “我即刻派人去取。”
  七日后,谢婉良顺利制出了半死丹。同时阿玖也打理好了宫中一切事务。
  离宫前夕,宋琼如往常一般在紫微宫教导宋若思:“科举制度十年内不可更换,选贤任能,男女兼备,不可偏忽。”末了她看着出落得越发聪灵的宋若思,忽然觉得没什么可教的了,便说:“俨儿,你再将《帝策》读一遍给我听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宋若思一边读着,一边在心里奇怪,她觉得今日的皇姑母言语中全是嘱托,大有分离前的意味。读完书,若思本想问问,薛相忽地走了进来,把披风盖到皇姑母身上,又对她做了个“嘘”的手势。
  “你皇姑母她累了,让她睡会儿罢。”
  薛相将宋若思带出内殿。若思看着不见月光的夜空,问道:“薛姑姑,我明天还来吗?”薛夷神色微动,随即牵出一个淡淡的笑:“自然。”
  然而第二日,唤醒宋若思的是丧龙钟的哀响。
  宋若思神思恍惚地站在未央宫前,薛夷念完悼文,宣读遗旨,她回神之际只听到“令储君宋俨择日登基”,宋若思一直觉得“登基”一词离自己很遥远,没想到从榆州侯府的孤女到坐拥江山的帝王只用了四五年。
  朝臣纷纷赶至恸哭。
  忽听一老臣哀叹:“陛下实是真龙误托女儿身,神凰展翅佑天下啊!”
  宋俨睨道:“陛下乃雌龙灵凰,方能斩雄蝼贱蚁,如此成就宏业,何称误托女儿身?”那人即刻叩首:“殿下恕罪,臣失言。”
  薛夷一身缟素,面容清悴,为其挽歌:
  卿少自轻没大才,迷权弄贵悔难已。
  幡然未及国危殃,痛定思痛亲亡离。
  誓死为民路漫漫,更有异虿囚且欺。
  火焚雏凰犹涅槃,井锁幼龙更傲睨。
  一朝帝女登宝座,天命所归不足奇。
  十年坐政听礼乐,堪比龙凤和声希。
  可叹功长命不长,料定天地妒尔姿。
  卿此仙去谁不忆?千古豪杰一英雌!
  丧仪之后,出殡之前,宋俨欲封薛夷为督政王,赐青州及其周边百里山水为封地,且秘密赐空白诏。
  “若理政有误,则可依此废帝,也算是对我的一个警示。”
  薛阿玖将这一切都婉拒了。她看着宋俨——年轻姣好的容貌,气宇轩昂的身姿,似乎看见了当年风光无限时的诸多影子,因道:“江湖多少恩义事,庙堂新旧功名冢。王权富贵皆有散,空留青史一墨浓。”
  说完她最后一次以丞相的身份行礼。
  “陛下保重。”
  宋俨忽然有些不舍,叫住她:“薛姑姑……代我向皇姑母道好。”
  同仁十六年,帝宋琼驾崩,相薛夷请辞护灵。次年宋俨继位,任太傅谢双为相,改年号太宁。太宁十年,唐太师起兵谋反,幸得太尉吴佑云护驾,与花璎及时剿灭叛军,平定叛乱。次年秋,太师斩首示众。
  坊间传言,反叛之人并未斩首,而是被女帝软禁在了深宫之中。有人说唐太师其实是先帝的亲妹妹,隐姓埋名当上太师是为了争夺皇位;有人说女帝明知太师对自己有不伦之心,却把她留在身边,同时又和吴太尉不清不楚,太师爱而不得心生怨念,才起兵谋反。后者因太过荒谬而被列为禁语。
  真相到底如何,世人不得而知。
  阴沉的天空中忽然飘下一片晶莹透亮的雪花。落到行人的手心里,很快被掌中的温暖化掉。
  “下雪了。”
  戴着兜帽的路人小声喃喃着。
  “我们快回去罢。”从客栈出来的女子匆匆支起伞。
  “听说凤阳阁要重建了。”
  “谁在乎呢?”
  绒雪落到街上,檐上,树上,伞上,慢慢化成伞面上的两朵小花。大地被盖上一层雪被,秽土残枝都埋在了雪里,肉眼只看见茫茫一片,干净纯白。
  天地之间,两个身影并肩走着,如两粒芥子,渐渐消失于山雾。呼啸的风声隐约藏了两句轻声细语。
  “坐了这么久的江山,舍得吗?”
  “天下终有一天是后辈的,我们自去寻我们的自在逍遥。”
  世间少了一对无间君臣,多了一双神仙眷侣。
  有道是:
  鸾鹤一空入霰林,青丝结侣路迢迢。
  月下花前曾共醉,天涯海角赴逍遥。
  作者有话说:
  《琼玖》的故事彻底结束啦
  感谢阅读这本书的所有读者朋友!
  也谢谢愿意收藏评论投营养液的大家!
  作为从脑洞延伸出来的一部小说,几乎没有细纲,不敢说写得多好,只是希望自己的每一篇文都有始有终。这本耗时挺久的,我以后努力提升码字速度。其实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上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,但我相信:坚持一定会有意义。
  第二本,完结打卡!
  温馨提示:找更多看好看得小说,就来海棠书屋呀~

章节目录